•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心理医生手记(145)一我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吗—了解心理疗愈

     2024-04-15| 阅读次数:1810
    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医生手记(145)一我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吗—了解心理疗愈

    采访时间:2024年4月2日

    采访地点:尊龙凯时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师:朱海霞

    案例摘要:通过与来访者家属的访谈了解心理疗愈


    徘徊在心理门诊外的你是否有这样的疑惑和顾虑:我这种情况需要接受心理疏导吗?周围人会怎么看我?要治疗多久才能有疗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心理问题?

    为回答这些疑惑,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一位来访者的妈妈,分享她陪女儿走过的疗愈之路,希望她们的经历可以给正处于心理困境中的你一些参考和帮助。

    受访者介绍:妈妈玲姐(化名)。因女儿高中时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导致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情绪奔溃、无法正常上学,陪同女儿陆续接受心理疏导约3年时间。目前女儿大学在读,已基本走出抑郁状态,恢复正常生活。

    以下是我们的访谈内容

    Q1:我们了解到,“害怕被人指指点点”“担心流言蜚语的二次伤害”是很多来访者的“拦路虎”,这其实是心理学中常说的“病耻感”。玲姐当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玲姐:当时确实有这样的顾虑,害怕女儿变成别人口中的“神经病”,但我更担心如果女儿得不到及时的、专业的帮助,会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带来更大的伤害。“病耻感”也好,“讳疾忌医”也罢,我认为和我们的认知有关,当我走进了心理科、了解了抑郁症、接触到其他“病友”,我也真正意识到心理问题其实就和我们平常的感冒发烧一样,很普遍,不丢人。有这方面困惑的家长平时可以多关注下有关心理学的信息和知识,先提高自己的认知,消除偏见,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走出疗愈的第一步。

    Q2:其实很多心理问题都是日积月累的负面产物,比如抑郁症,甚至有些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创伤需要一辈子去疗愈。但在实际门诊中,有些来访者因内心焦虑,一两次心理咨询后没有明显变化便开始迷茫,想要放弃。玲姐是如何坚持3年的?感觉孩子有了哪些变化?

    玲姐:作为家属我能理解他们焦急的心情。比如我女儿,高三时有段时间不愿意去学校,我也想让她立马好起来去学校上课,但现实总是欲速则不达。后来我带着她去心理门诊,孩子反馈与心理医生在一起时能够得到倾听,感觉自己被理解。做了几次心理咨询后,孩子慢慢有了改变,我也有了信心,于是我们坚持了3年。虽然期间也有反复,但我能感觉到女儿的显著变化,遇到事情她坦然了很多,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也学会了自我开导,调节情绪。我认为心理疗愈就像一列不断向前的火车,如果你总是想着“快点治好”“快点下车”,那么就失去了登上这列火车的意义,因为这既是疗愈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我、习得危机应对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重要机会。

    Q3:如果仔细回想,我们会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因”其实有很多,比如幼时教养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控制欲、学校不合适的教育方式等等,如果可以回到过去,玲姐最想回到哪个时间点、做哪些改变?

    玲姐: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想回到女儿3岁的时候,带着她一起生活,亲自见证她的成长,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别人对女儿说“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的时候紧紧拥抱她,告诉她“你不是没人要的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让她充满安全感;我还想回到女儿高中择校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切顺其自然,给女儿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压力,在“内卷”的大环境中守护好她的身心健康……很多时候孩子出现问题,其实并不都是孩子的问题,反思过往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虽然过去已无法改变,但从过去汲取的经验教训,在漫长的未来亦是宝贵的指导和参考。

    Q4: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父母也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除了求助心理医生外,玲姐还有其他方法来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吗?

    玲姐:我通常会和要好的亲戚朋友诉说心中的烦恼困惑,如果不方便说,我会用写日记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我了解到还有人会通过运动、画画、旅游等方式排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就行,重要的是不把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平时我也会阅读心理医生推荐的书籍,比如:《解码青春期 如何陪伴十几岁孩子成长》《青春期的烦“脑”》《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孩子的困境》《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等等,如果没有时间看书,也可以关注一些心理医生发布的小视频、公众号,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我们总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其实我们作为家长也应该认真学习,和孩子共同进步。

    Q5:心理治愈之路艰辛,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耐心来应对,让人欣慰的是玲姐已经带着女儿走过了那些最灰暗的日子。作为“过来人”,玲姐最想对其他人说些什么呢?

    玲姐: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我觉得不仅是错误的养育方式造成,与现在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外在环境我们难以左右,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让家成为孩子可以依靠的港湾。

    1.将自己与孩子剥离,我们的价值(尤其是妈妈们)不是通过养育一位优秀的孩子来实现的;孩子有“问题”不代表我不行或者我是失败的。

    2.不要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多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我们每天轻松自在,情绪稳定,孩子也会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变得松弛,找到他前进的方向。

    3.当孩子的行为让我们不舒服时,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舒服,是不是因为过高的期待、过度的比较、过强的控制欲?而不是急于指责和纠正孩子,抹杀孩子的个性。

    4.成长中所有的蜕变都需要割舍,孩子或许与你有着相似的容貌,但他却并不是更年轻的你,而是他自己,允许孩子做自己。

    5.生活总是起起落落,孩子出现问题不要害怕,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积极面对,给予孩子尊重和帮助,不要打压和强迫。

     

    写在最后:从玲姐身上我们能看到当代很多父母所面临的困境和焦虑,人生是一场探索的旅程,我们无法预知问题的发生,也无法避免犯错,只能以不断的学习提升认知,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大胆向前吧,从容应对生活带来的一切刁钻或惊喜,和孩子平行成长,各自精彩。


    CopyRight © 2024 尊龙凯时(常州市第九人民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9758号-1 网站地图  所有标签  免责声明  中环互联网常州网站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