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心理医生手记(二十四)——别再用爱“绑架”我

 2021-08-16| 阅读次数:3432
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医生手记(二十四)——别再用爱“绑架”我

采访时间:2021年6月30日

采访地点:尊龙凯时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医生:张敏

案例摘要:别再用爱“绑架”我


和小A的第一次心理治疗,让张敏医生内心爬满了细微的酸涩,眼前这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瘦削单薄,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


小A是一名小升初的女生,成绩中上游,去年因摇号顺利进入我市某重点初中。然而,在刚开学的第一周,小A就因急性胃溃疡伴出血住院,复学后又再次复发,无奈之下选择休学一年。休学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小A整天无精打采、病恹恹的样子,对父母的态度也越来越差。爸妈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小A来到我院心理门诊。


和其他孩子不同,小A对治疗费用很在意,能一笔一笔报出近期所有的医疗费用,甚至是打车费、伙食费。想到因为自己的原因,花了妈妈很多钱,内心的愧疚让小A数次哽咽落泪,让人心疼。


经过数次深入交流,张医生了解到,小A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生活节俭。小A想喝杯奶茶,妈妈怪她一点都不体谅家长,奶茶有什么好喝的,一杯就要十几块,要上几个小时班才能赚到。想买一个小饰品,妈妈也会告诉她自己赚钱不容易,这样一个小东西抵得上一天的工资。


“爸妈挣钱不容易,供你吃穿,自己却什么都不舍得。”


“爸妈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你不要想这些不切实际的,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我们。”


“你要懂事,要体谅父母,好好学习,这样长大了才能回报我们。”


……


妈妈的话像沉重的枷锁,懂事的小A每次都会默默压抑自己的欲望,听从妈妈的话。久而久之,即使再看到想喝的奶茶、喜欢的小饰品、想去的游乐园,小A也不会向妈妈提要求了。


就这样,妈妈一边提醒小A作为父母的辛苦,一边不断让孩子产生内疚感和罪恶感,以此让孩子听话。小A越来越压抑,不开心的时候,就偷偷掐自己。因为舍不得掐唯一一个布娃娃,怕掐坏就没有了。慢慢地,掐自己也无法排遣内心的郁结,小A便躲进洗手间,把脸泡在冷水里,甚至用盆子装着水从头上浇下去,通过自虐的方式来释放内心被压抑的各种情绪。而这一切,爸妈并不知道。


为了不因疫情影响初中的课程进度,妈妈特意给小A报了网课。从正常的学校教育,变成由妈妈24小时监督学习,并且无休止地灌输要努力、要体谅父母良苦用心的想法。小A不堪重负,越来越无法忍受妈妈的掌控。终于在开学的第一周,出现了胃出血的症状。


张医生与小A妈妈沟通了孩子的情况,告诉她小A身体出现的状况可能是应激性溃疡所致的出血。所谓的应激性溃疡,除了大手术、严重创伤、全身性感染等严重的躯体应激状态,也包括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引起的应激反应。胃是应激状态下最为敏感的器官,情绪可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蠕动,紧张和焦虑可引起胃粘膜糜烂,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出血。


而这些情绪的根源,就是来自妈妈的内疚式教育。


内疚式教育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利用孩子的内疚情绪来激发学习的动力或让孩子变得“懂事”,从而让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达到反省和刺激孩子成长的目的。这是一种变相的心理压迫,短时间内或许“看似有效”,这是因为孩子为逃避令人不舒服的内疚感,只好做出放弃自己意愿或者努力学习的行为,而父母在这过程中则成功实现了控制孩子的目的。


但持续的内疚感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贬低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陷入这种精神困境,会让孩子的安全感不断流失,只剩下负罪感。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通过内疚感去控制孩子的教育方式视为一种情感上的“绑架”。这种“以爱为名的控制行为”曾被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定义为“情感勒索”,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是被操纵者心中最常见的感受,而施虐者也常是通过传递这三种感受,来控制对方的情绪和行为。那些深陷“内疚感”、“罪恶感”的孩子慢慢形成的“认知体系”,往往会促使他们习惯性地去服从别人或者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原本的愿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否定及苛责,在这不断的自我批判过程中,对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就如同一种慢性病毒,从童年的成长环境、沟通模式、亲子关系开始,慢慢渗入到成年后的生活与社交中。


就像在小A身上,长期受到以爱为名的教育和情感忽视,她内化了这些负面情绪,并把它们当做自己身上确实存在的问题,任由这些负面情绪不断加强:这都我的错,我要求太多了,我做的不好,对不起妈妈……即使她离开了将谴责和内疚投射给她的母亲,仍无法从自我批判和习惯性讨好别人中治愈。


父母和孩子之间具有天然的情感联结,通过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表达,孩子能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如果滥用这种情感联结,比如通过内疚感来让孩子服从自己,要求孩子实现父母自己的意愿,那这种联结就会变成情感支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张医生表示,在养育过程中,应该抵制各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回归教育的初心:尊重孩子自身意愿,告诉孩子,在你的身后,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CopyRight © 2024 尊龙凯时(常州市第九人民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9758号-1 网站地图  所有标签  免责声明  中环互联网常州网站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