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手记(六十六)——飞出“鸟笼” 拥抱自由
采访时间:2022年5月30日
采访地点:尊龙凯时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师:陈珊
案例摘要:打破线性思维
“叮~”手机里又多了一张优惠券,随着节假日的临近,商家纷纷摩拳擦掌,发放优惠券吸引消费者。买粽子送咸鸭蛋、满300减30、第二件半价……面对四舍五入约等于不要钱的诱惑,消费者们一拥而上,结果为了凑单,买了一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无意之中走进了商家的“鸟笼”。
生活中,你是否因为买了新上衣就想买新裙子,有了花瓶就想买花,看到优惠券就想凑满减,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却并不是样样都需要?你可能陷入了“鸟笼效应”。
1907年,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他的物理学家好友卡尔森一同从哈佛大学退休。有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有个办法,一定会让你不久后就养上一只鸟。”卡尔森不以为然,因为他根本没有养鸟的打算。
没过几天到了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了卡尔森一份礼物,是一只精致又漂亮的鸟笼。卡尔森笑道:“即使你送我鸟笼,我还是不会养鸟,它就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而已,你会输的。”但没想到从这之后,卡尔森家中只要有来客,都会指着书桌旁那只空鸟笼,不解地问:“教授,您养的鸟去哪里啦,是飞走了吗?”卡尔森只能一遍遍解释自己并没有养鸟,但客人总会露出迷惑不解的表情,让卡尔森哭笑不得。久而久之,迫于无奈的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才让大家停止了询问。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就这么成功了。
见到鸟笼便自然而然想到应该有鸟,看到烟灰缸就理所当然认为此人抽烟,遇到打折必须买点东西,三十岁了不管怎样也得结婚,一克拉以上的钻石才代表爱情……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鸟笼”广泛存在,它可能是一件物品,一种认知或是一个习惯。“鸟笼效应”让我们被惯性思维所禁锢,不自觉地按照固有模式和套路去思考问题,而忽略其他的可能性,它往往会限制我们的想象空间,束缚我们的创造力。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是很难理解非线性关系的。我们的大脑倾向于简单的直线,也就是线性关系,而这种以线性关系为基础的“线性思维”,正是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且擅长使用的,因为它最简单也最本能。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以往的逻辑思考问题,在反复使用中,便形成了稳定的思维模式,如看到鸟笼便认为是用来养鸟的,而无法联想到它作为工艺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外界的不理解与不信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暗示,也会让我们不自觉地走进“鸟笼”,以避免成为人群中的异类,如卡尔森教授便是屈服于大众的思维定式,于是买了鸟来消除猜疑。在自我思维定式与外界舆论压力的双重作用下,“鸟笼效应”堪称最难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降低“鸟笼效应”对我们的影响呢?
1.打破线性思维
“习惯成自然”,自然而然、习以为常与理所当然的线性思维,将我们禁锢在所谓的常规之中,限制了突破与发展的可能。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与烦恼时,我们要学会跳出思维定式,尝试发散思维,摆脱现有认知与习惯的约束,在多种方案与途径中探索更多可行性,避免困于“鸟笼”之中。
2.正确看待他人评价
在面对五花八门的消费套路时,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硬凑或捡便宜;听到他人的意见与评价时,要看清自己的内心,坚守住自己的初衷,而不是随波逐流,轻易妥协。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与看法而失去原则,迷失自己,我们应当学会正确看待他人评价,减轻外界对自己的影响。
3.学会利用“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所产生的的心理暗示会在不经意间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帮助自己或他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们可以将一本打开的书本放在目所能及之处,我们会习惯性地拿起书本翻阅,长此以往,便能帮助我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如果你希望自己能运动减肥,可以买件漂亮修身的衣服,为了穿上眼前好看的衣服,人们往往会主动努力减肥。
陷入“鸟笼”很容易,但不管外表如何精美,“鸟笼”终将限制你的自由与发展。飞出“鸟笼”需要一点勇气与智慧,但广袤天地间,你可以展翅,可以探索,可以冒险,可以拥抱自由。